北京大学与国内外多所中学联合启动的“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自2021年开始,接收来自国际高中学生共同参与线上课堂,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此项计划不仅凝聚了教育、科技界的智慧和资源,而且着眼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次大学与中学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创新尝试,致力于在真实的科研课题学习与实践中,为中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跨学科的学习体验。
北京大学的教授团队亲自设计并讲授的课程,不仅旨在巩固中学生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中学生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科学家精神,激发对科技前沿的热爱,并在科学探索的旅途中播下探究与创新的种子。
这些课程内容经过北大教授的严格审定,依托“北大A计划”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再由北大附中的教师团队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与拓展,包括增加了延伸阅读和实践活动,最终获得教育部的正式批准出版。本丛书暂定为“北大名师讲科普系列”。
本册内容简介:生态退化,物种绝灭,气候变暖,灾害频发,瘟疫肆虐……无论是地球的可持续还是人类发展与生存的可持续,都在呼唤一个良性的解决方案。在2030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2050年前实现人与自然共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愿景,也是全世界各国承诺的未来。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如何实现?吕植教授将通过过去30多年在自然保护领域(特别是在大熊猫保护工作中)研究和实践的案例,分享她的观察和见解。本书通过引人入胜的大熊猫保护故事和科学研究,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本质。读者将了解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