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堆儿你看书我买单
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美] 理查德·A.穆勒
“现在”的概念看似简单,实则玄之又玄,难以捉摸。 爱因斯坦指出,时间的流动会受到速度和引力这两者的影响,但他本人也无力解释“现在”的含义,并为此而灰心。同样令人困惑的是:时间为什么会流动?一些物理学家干脆放弃理解“现在”的尝试,把时间的流动称为一种幻觉。但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理查德·A·穆勒对此表示反对。他说物理学应该解释实在,而不是否认实在性。 要想理解“现在”,需要了解相对论、熵、量子物理学、反物质、时间反向旅行、量子纠缠、宇宙大爆炸和暗能量。本书的目标是把基本的物理学,就像拼图一样把它们拼起来,直到有关“现在”的清晰的图片出现。 穆勒指出,标准的大爆炸理论将宇宙的不断膨胀解释为不断创造新的空间。他认为,时间也在扩张,而新生成时间的前沿就是我们所经历的“现在”。这一发人深省的观点对我们的一些重大问题有着无比重要的启示——不仅在物理学领域,而且在哲学领域,包括正在进行的关于自由意志实在性的辩论。殊为重要的是,他的理论是可检验的。穆勒的著作将引发关于我们对于宇宙最基本假设的大讨论,并可能解开物理学中Z长久的谜团之一。 作者对物理学的热情激励着读者们去探索和理解复杂物理理论,此外他也阐明了对弦理论的质疑。这本著作将大大拓展你的知识面,颠覆你对所谓“现实”的过往认知。作者对物理学的钟爱甚至能打动原本对这一话题毫无兴趣之人
现在
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如此不确定和不透明,信息和我们的理解都极不完整,却很少有人研究在这种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做什么。塔勒布的不确定性系列,包括《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非对称风险》以及本书开启的不确定性量化研究系列,都是主要关注我们该如何在一个不确定性结构过于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生活。 本书从数学和统计学出发,讲述产生极端事件的统计分布类型,以及在这些分布下如何进行统计推断并做出决策。作者认为,社会科学和金融学研究中现有的大多数“标准”统计理论均来自薄尾分布,然而用薄尾思维衡量肥尾事件有可能导致严重问题。例如,某些“专家”认为,从死亡数字看,我们更应该担心死于吸烟或糖尿病,而非埃博拉病毒。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很多不懂统计学的流行病学家都犯过类似的错误,而事实证明,我们对具有倍增效应的高风险疾病担心得太少。 在金融市场,一个人所获得的不是概率,而是直接的财富。分布的尾部越肥,就越需要关心收益空间。“收益远胜于概率。”如果犯错的成本够低,决策者可以经常犯错,只要收益是凸性的(即预测准确时会获得很大的收益)。反过来,决策者也可以在预测准确率高达99.99%的情况下破产。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破产的基金恰恰是那些之前业绩无可挑剔的基金。 总之,不理解肥尾效应会导致谬误。糟糕的是,这种谬误在当今世界,尤其是金融领域非常普遍。面对风云诡谲的金融市场与不确定性结构异常复杂的现实世界,作者在本书中为参与者点出了破局之道:小概率极端事件不可预测,理解肥尾效应、管理尾部风险是必然选择。
肥尾效应
作者:克里斯托弗·瓦雷拉斯
本书从一位金融界元老的视角,带领我们踏上刺激又有趣的现代金钱世界探索之旅,向我们展现了金钱世界如何走向人的对立面,以及是否有新的路径回归健康的金融社会。 “钱”曾经是很简单的东西。在不久之前,你或许拥有一个银行账户,还办理了抵押贷款,可能还有一些基础的投资。说起华尔街,人们也不会联想到贪婪和鲁莽。一切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变了,我们的金融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超出了公众可以理解的范围,并且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金钱世界开始变得像个谜,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与我们作对,似乎无人能够控制。 本书源于金融行业资深从业者的亲身经历,瓦雷拉斯曾站在金融圈的中心,也走过华尔街极盛之年,更看尽金钱世界的人生百态。在本书中,他以娴熟的叙事能力,描绘出惊心动魄的现代金融产业内幕,也带领读者了解金融史上赫赫有名的事件,从犯罪猖獗的洛杉矶国际珠宝中心到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交易大厅,从投资银行的高风险世界到繁荣的科技中心,捕捉关键交易、行业发展,以及那些造就了当下金融体系的玩家。 金融本是一种对人的基本生活和梦想的支撑,但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复杂形成了一种反噬,“钱”变得越来越危险。作者写出了华尔街不为人知的黑暗内幕和隐藏的力量,同时探讨了改变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做出至关重要的根本性变革,提出了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个人投资者可以采取的改革行动。
危险的金钱
作者:约翰·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切事情都可能被随时打断,我们失去了基于确定性预期的生活。于是,我们都疲于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却忘了问一句:“究竟发生了什么?” 英国央行前行长默文·金曾成功带领英国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他总结其中的经验,携手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首任院长约翰·凯,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提供了看清和应对不确定性的另一个角度。 他们讲述了历史上的多个正经、有趣、荒诞、奇葩的故事,认为在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那一刻,历史数据不能为我们提供任何有用的指导,概率思维、经济模型等也基本失灵。而且就算再有能力的人也无法预测突发的危机,即便是帝王、探险家、金融巨鳄也不能完全搞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和行动的效果。 哥伦布从西班牙启航时不知道旅程结果如何,不知道要航行多长时间,更不知道后来被称为“新世界”的新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在决定派遣海豹突击队之前,奥巴马根本不能肯定本·拉登在不在阿伯塔巴德大院。2000年,连史蒂夫·乔布斯也不知道智能手机是什么,更没有谁能预测到2022年的销量。 他们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极端不确定性,我们对现状的认识并不完善,对未来的理解更加有限,并且没有任何个体或组织能掌握所有信息,做出“最佳解释”。他们揭示了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误入歧途,重申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并强调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并非所有情况都可以被量化、被预知,我们能掌握的可能性是有限的,我们处于“未知的未知”之中,但是生存不需要最好的解决方案,只需要足够好的解决方案。 他们提醒我们谨记,做出决定比决定是什么更重要,更要认识到极端不确定性是理解社会、技术和经济进步的基础,是进取的机会之源。 《极端不确定性》将帮助我们分辨风险和不确定性,超越预测和数据,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规避误判,用更加系统、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解决极端不确定性问题。
极端不确定性
作者:[美]莎拉·阿克维索姆
本书聚焦数字时代的复杂性,强调了一个有趣的悖论: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接触的信息越多,却越感到不知所措。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依赖温度、尺寸、时间等传统的尺度或规模概念来思考问题和做出决策。这些概念构建于我们在机械时代的日常经验之上,是我们在混乱、无序的世界中获得自我定位的工具。 然而,数字时代的非物质化和高度互联特性,使得传统的尺度或规模概念与人的经验和感知脱节。原本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决定,比如去超市购物时用纸袋还是塑料袋,可能产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原本无关紧要的可能变得紧要,比如一个青少年黑客可能造成一家大型机构的网络瘫痪;原本毫无价值的可能变得价值连城,比如谷歌、维基百科,通过提供免费的服务发展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 大数据时代,规模变化所带来的系统复杂性,是我们陷入不安、混乱的内因,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创性思考框架。在本书中,作者立足设计、技术与文化现象,将水准器与科恩地精、量子力学与Lunix操作系统,野猪与荷兰谬误、大数据和小蚂蚁置于同一框架之内,彰显系统规模的变化如何为我们提供新的信息、视野和思考角度,帮助我们驾驭数字时代的规模变化。
规模思维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页